此點特別明顯的是政府直接收到援助并且援助流相對財政支出較大(通常相當于一大半)的國家(大部分是非洲國家)。這些政府不需要與公民達成契約,不需要議會,也不需要征稅系統(tǒng)。如果說它們需要對誰負責,那就是贊助國;但即使這一點在實際中也不可行,因為贊助國受到本國公民的壓力(他們幫助窮人的愿望無可指摘),窮國政府需要多少,它們就得拿出多少,甚至還會多拿出些。
繞過政府、直接把援助給窮人怎么樣?顯然,直接結(jié)果會好一點,特別是對政府間援助很少能到達窮人手中的國家來說。而只要極少的錢——富裕國家每個成年人每天拿出15美分即可——就能讓所有人都告別每天1美元的極端貧困線。
但這并不是解決辦法。窮人需要政府帶給他們更好的生活;繞過政府短期可能改善現(xiàn)狀,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窮國不可能永遠指望健康服務來自外國。援助會破壞窮人最需要的東西:與他們攜手共進創(chuàng)造今天和明天的有效的政府。
有一件事我們可以做,那就是鼓勵我們自身的政府不要再做讓窮國更難戰(zhàn)勝貧困的事情。減少援助就是其中之一,其他還包括遏制軍火貿(mào)易、改善富國貿(mào)易和補貼政策、提供與援助無關的技術顧問、開發(fā)不影響富人的疾病的更好的藥物等。我們無法通過讓已經(jīng)很弱的政府變得更弱幫到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