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雖小武藝高,15歲打敗近30歲的俄國拳手
蔡龍云出身武術世家,祖籍山東濟寧,1928年出生在上海。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拳師蔡桂勤。上世紀初,在晉、陜、甘、寧及大江南北,蔡桂勤是如雷貫耳的人物。他十八歲應招入蘇州錦源鏢局,勇闖強盜出沒的大西北,從未出過差錯。據(jù)說,蔡桂勤身材不高,其貌不揚,但出手敏捷似閃電,力似萬鈞雷霆,打遍山東無敵手,被人們稱為“拳魔”。
身為家中獨子的蔡龍云繼承了父親武術衣缽。剛滿4歲,蔡龍云便開始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習練武術。9歲時,他的拳術已相當精熟。
1943年,西洋拳擊界正式提出要與中國武術界進行對抗賽,蔡桂勤和上海武術界著名技擊家王子平等選出八名選手代表中國武術決斗西洋拳擊。蔡龍云說服父母,作為中方年齡最小的選手毅然應戰(zhàn),決心為中國人爭口氣,戰(zhàn)勝洋人。
1943年10月,上海各報紙發(fā)出這樣一條消息:“國術亦為國人所重,惟中西同冶一爐,則殊屬空前之創(chuàng)舉。十三日晚八點在回力球場國術與西洋拳舉行對抗賽。”消息一發(fā)出,頓時轟動了整個上海。50、70、100、150元四種門票被一搶而空。
1943年11月13日晚,坐落在陜西南路上的回力球場座無虛席。一場“國術對抗西洋拳”的中西大戰(zhàn)引起了全上海的轟動。雙方各出8人,捉對比武。蔡龍云是中方8人中年紀最小的一個。
能容納三千多人的回力球場被擠得水泄不通。經過抽簽,蔡龍云第二對出場。只有15歲的他對決西洋拳擊界名手、俄籍拳師馬索洛夫。馬索洛夫年約三十,體格魁梧。當他神情傲慢地走上拳臺時,不少觀眾為相形之下異常瘦小的蔡龍云捏了一把冷汗;貞浧甬斕毂荣惖那榫,蔡龍云笑著說:“當時還小,都沒搞清楚馬索洛夫是哪國人,后來看報紙才知道這個高頭大馬的對手是俄國人。”
蔡龍云曾向媒體回憶:“比賽是一幫在上海的洋人拳擊師挑起來的,他們對中國武術表現(xiàn)出一絲輕蔑,并叫一位中國經紀人聯(lián)系我們比試一場。雖然只是表演賽,但我們每個人都憋著一股勁,發(fā)誓要在租界里打敗洋人。”
結果,比賽比他們預見的要輕松得多,中華隊5勝2負1平,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蔡龍云在一個回合里,就把高他一頭、長他七八歲的對手馬索洛夫摔倒3次。
幾天后,當時的《新聞報》以“中西拳擊對抗,中華隊獲大勝”為標題報道了比賽,文中稱蔡龍云“年方十六(虛歲),尚在求學,但技術純熟,極堪深造……”那次經典的勝利賦予了他“神拳大龍”的稱號。
此后一直到1998年,美國舉辦第一屆“散打對拳擊”表演賽,邀請中國散打好手前去會戰(zhàn)。第一次客場作戰(zhàn),中國隊心里沒底,于是請蔡龍云前去壓陣。蔡龍云當時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到那兒什么也沒干,就看了看他們的訓練,給小伙子們鼓鼓勁。結果上場隊員全部獲勝而歸。”